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开展2025暑期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试点活动的通知精神,我校以“粮食安全”为主题,创新打造“节粮爱粮实践课”与“探秘储藏物昆虫世界”两大特色板块,积极参与高校实验室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系列活动。活动开展2个月左右时间,吸引中原区伊河路小学、巩义市鲁庄镇南村小学、经开区实验小学等7所中小学1100余名师生参观了学校中国粮食博物馆和储藏物昆虫标本馆,活动成效显著。
文化浸润,让历史照亮现实

活动图片1
中国粮食博物馆通过“实物+讲解+沉浸体验”模式,将厚重粮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教育场景。第一展区以“粮仓变迁”为主线,通过古老粮食器具系统呈现了从“屯田种粮”到“粮足兵强”的历史脉络;第八展区的粮票、购粮证及农耕工具则让师生直观感受到粮食文化的厚重底蕴;观影区通过纪录片《粮食》全景展现从种植到收获的全周期,让“每一粒粮食皆为自然馈赠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科学赋能,让微观守护安全

活动图片2
作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储藏物昆虫标本馆,依托“减损一粒粮 科普护粮安”省级项目,构建“看-学-探-行”四位一体实践体系。以馆内10万余件标本为“活教材”,“虫韵粮艺”宣讲团带领学生识别米象、玉米象等“储粮破坏王”,并通过显微观察、3D全息投影等技术,直观呈现虫害对粮食安全的威胁。互动环节中,学生主动记录防治要点,将“护粮”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。
活动通过“文化传承,科学实践”双轮驱动,有效提升了中小学师生对科学储粮的认知水平与科学探索兴趣。活动后,学生普遍形成“爱粮节粮是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责任”的观念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化“高校-中小学-家庭”协同育人体系,以培育“大国粮仓守护者”为使命,通过“文化浸润+科技赋能”的教育路径,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注入青少年智慧与创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