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学院(中心):
为了树立“以师生为中心”的安全发展思想,推动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,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与安全防护、应急处置能力,全面筑牢实验室安全防线,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科研环境,现依据学校第五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方案安排,面向全校师生开展“第三届实验室安全及标准操作规程微视频大赛”。具体内容如下:
一、大赛目的
本次活动旨在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,树立热爱实验、安全实验的观念,培养“实验室安全靠大家”的理念,推进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有序开展,维护校园和谐发展。
二、大赛主题
实验室安全“镜”在眼前,标准操作“影”领未来
三、参赛对象
全校在读本科生、研究生(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)
四、时间安排
阶段 | 时间 | 主要内容 |
作品征集 | 2025年10月20日-11月17日 | 参赛人员完成作品创作,按要求提交至所在单位实验中心 |
作品评审 | 2025年11月18日-11月21日 | 专家评审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分 |
结果公示与表彰 | 另行通知 | 公布获奖名单,发放荣誉证书及奖品 |
五、参赛要求
参赛作品应符合参赛主题要求,内容健康向上、主题鲜明、情节简明易懂,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次挖掘和表现主题,具有相应的内涵和表现力及一定的视觉冲击力。
(一)参赛人数要求
参赛人员以个人或团队(至多3人)形式参加。
(二)作品内容要求
不同学科学生可结合专业特色创作,作品需紧扣“实验室安全及标准操作规程”核心主题,其中:文科类学生作品可聚焦于实验室安全文化传播与理念宣传;理工科类学生作品可聚焦于实验流程规范、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标准及安全防护设备正确使用等实操性内容。
参赛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:
1. 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文化建设。视频主体围绕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及文化建设工作展开,重点介绍制度内容、实施情况及文化建设成果。示例包括:特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(如化学实验室、生物实验室等专项安全规则);实验废液、废气、固体废物的规范化处理流程;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存放标准与管理要求;
2. 实验操作与仪器使用规范。视频主体为某一具体实验的完整操作流程,或某类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方法,突出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要点。示例包括:典型实验(如滴定实验、微生物培养实验等)的标准化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;通风橱、离心机、高压灭菌锅等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防护措施;高温、高压、低温、辐射等特殊实验场景的操作规范与风险管控。
3. 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自纠。视频主体通过“问题发现-后果分析-整改示范”的逻辑,呈现实验室内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现象及改进方案。示例包括:危险化学品存放与使用中的常见问题(如混放、超量存放等)及整改措施;管制类化学品、实验气体的日常管理漏洞及规范流程;实验台面物品摆放、电路线路铺设等潜在安全隐患及纠正方法。
4. 安全防护设备使用指导。视频主体聚焦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,强调操作步骤及适用场景。示例包括:应急喷淋洗眼装置的启动条件及操作流程;防毒面具、防护口罩的选型与正确佩戴方法;护目镜、实验服、防化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规范及更换标准。
5. 围绕实验室安全及文化传播与理念宣传的其他创新主题,如实验室应急演练演示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、安全知识科普动画等。
(三)作品要求
1. 参赛作品须采用横屏拍摄,分辨率高、画面清晰、无明显晃动,并添加字幕;时长建议3~5分钟,格式支持MP4、MPEG、AVI、MOV等常见视频格式。
2. 参赛作品首页需注明作品全称,并在右上角标注“河南工业大学实验室微视频”字样,确保标识清晰可见。
3. 参赛作品主题须紧扣实验室安全,且具备推广价值与教育意义。形式上可采用情景剧、动画、动漫等动态呈现方式,突出场景化与故事性;严禁采用“讲解PPT”形式(包括以PPT页面切换为主要呈现方式搭配语音讲解、仅对PPT内容录屏展示等),避免以静态文字、图片堆砌为主的讲解式表达,着重强化作品的动态化特质。
六、作品报送
1. 参赛材料提交要求(个人→单位)
参赛人员需将“附件1(报名表)”与“微视频作品”统一压缩打包。压缩包命名格式为:姓名+学院+作品名称+联系方式。完成打包后,将压缩包提交至所在单位的实验中心(或主管实验室部门)。相关单位实验中心(或主管实验室部门)需统一填报本单位的参赛人员汇总表。
2. 整体提交规范(单位→主办方)
各单位须于2025年11月17日18:00前,将本单位参赛人员的“附件1(报名表)”“附件2(汇总表)”电子版(含Word和PDF版)及“参赛作品”打包压缩,发送至邮箱zhanglan@haut.edu.cn,邮件标题命名格式为“单位名称+联系人+联系方式”。
七、评比表彰
学校届时会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,根据作品主题、专业规范性、创意效果、整体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。评选出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鼓励奖若干;所有获奖者将获得校级荣誉证书及奖品。各等级奖项的具体获奖数量,将根据最终实际参赛规模与作品质量动态调整。
八、其他说明
1. 参赛作品须确保真实性和原创性,如发生有关版权、著作权、肖像权纠纷等,均由参赛人员自行承担。
2. 凡提交参赛作品者,均视为同意本次竞赛的所有规定;不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,均视为无参赛资格。
3. 所有参赛作品,学校拥有无偿使用权,可将其作为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材料,供全校师生观看学习。
4.学校享有对相应设计作品进行审核、再设计、展示、宣传、报道等权利,无需另行通知参赛者。
5. 本次竞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及相关费用,参赛者无需支付额外成本。
6. 学校有权根据实际情况,对比赛内容、规则、奖项设置等大赛有关事项进行调整;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实验室管理处所有。
7. 诚挚邀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,期待大家通过微视频形式,展现创意与对实验室安全的深刻理解,提交更多精彩作品!
8. 本次大赛咨询联系方式:生物工程学院:张老师 18237125071;实验室管理处:彭老师 0371-67756883
实验室管理处 生物工程学院
2025年10月20日